查看原文
其他

Cell:破除诅咒!磷酸酶抑制剂的靶向性发现

Dr.Proteomics 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 2019-06-30



景杰生物/报道


每一款新药的问世,都离不开对药物靶点的深度认识。蛋白质是执行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生物大分子,因此当下绝大部分的新药靶点都是蛋白质,但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被认为可以作为药物分子所针对的对象


如磷酸酶,便是一种被认为不具有“可成药性”的蛋白质。这是由于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钟最普遍存在的蛋白质修饰类型,人体中大约有200多种磷酸酶,但他们的结构都非常接近。因此抑制一种磷酸酶的药物分子,也有可能会对其他磷酸酶产生抑制的效果。这样的药物会有极其严重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细胞死亡。也正是因为这样,磷酸酶才被认为不具有“可成药性”


近日(7月26日),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的一项研究,则让这个原本被认为“不可成药”的重要蛋白摘掉了这个标签该发现有望在全新的领域带来寻找新药的浪潮。


来自英国剑桥MRC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平台,通过其强大的检测能力筛选出能特异性抑制某个磷酸酶的小分子。随后,将筛选出的小分子在细胞与动物中进行后续的测试,验证它的成药潜力。


通过筛选,研究者找到了一种叫做Raphin1的分子。后续研究表明,它只会抑制磷酸酶R15B,却不会抑制关系紧密的磷酸酶R15A,证实了这款分子的特异性。

 

而在亨廷顿病的小鼠模型中,这款磷酸酶抑制剂的治疗潜力进一步被检验。Raphin1通过口服,能穿透血脑屏障,显著减少小鼠的神经元里疾病相关蛋白的积聚。


众所周知,包括磷酸化修饰、酰化修饰在内的蛋白质修饰广泛调控蛋白质的活性、定位及相互作用,也是众多疾病的关键药物设计靶标,本文的研究只是迈出的第一步。


我们期待如包括蛋白质修饰组学在内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能破解这些被认为不具有“可成药性”的“诅咒”,为新药研发带来变革。



参考文献

Agnieszka Krzyzosiak, et al., 2018, Target-Based Discovery of an Inhibitor of the Regulatory Phosphatase PPP1R15B. CELL.



更多阅读推荐

盘点:蛋白质组学在免疫学研究中的热点应用

珠联璧合:非编码RNA的蛋白质组学打开方式

2018年蛋白质组学JCR(期刊引用报告)

外泌体相关医学研究统计——蛋白质组学篇

国家重点专项201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解读


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

海量文献解读

行业前沿报导

关注/投稿

随时享受科技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